基本介紹
碧道公園是原有濱江綠地的提升改造,通過提升濱水觀景視野,結合現狀大樹植入全齡活動場所,貫通了慢行系統,每隔800米增加了便民服務驛站,共同打造全年齡共享活力帶。
景點景觀
兒童公園
兩處榕樹林內圍繞榕樹林布置的進階型、體驗型和挑戰型活動設施,東、西兒童公園分別以活力橙和珠水藍作為“FUN”基調,采用趣味、簡潔、流暢的動感鋪裝線條,可滿足3-12歲兒童感知、鍛煉和探索的活動需求,是全開放兒童活動場地。在場地周邊樹蔭下,有舒適的座凳可供家長休息。
下沉廣場
下沉廣場由達200年一遇標準的防洪堤改造而成:防洪墻變作林蔭臺地草階,原有臺階改造為無障礙緩坡,并利用高差打造兩側觀景平臺和文化景墻,下沉廣場厚重的石材欄桿改造為視線通透的輕質金屬欄桿,可以為不同群體提供聚會活動場所的彈性空間。
滑板場地
原有的琶洲大橋橋底設置為不同挑戰難度的滑板練習訓練場地,充分利用橋底的高差來創造多樣地形,黃+灰色賦予板塊動感。
騎行道路線
閱江路碧道示范段利用沿線原來的園路規劃騎行道路線,采用大部分三道分離布局形式,緩跑道和騎行道采用透水鋪裝材料,在慢行系統沿線的林蔭停留空間,增加充足的休閑座凳休憩設施,實現全線漫步道、緩跑道和騎行道無障礙貫通。碧道通過改造地形,全新的排水系統代替了傳統的排水溝,所有的雨水先收集于隱藏式草溝,連通至附近的雨水花園存蓄下滲,雨水花園種植鳶尾、黃鳥蕉、花葉蘆竹等濕生植物,打造出獨特的碧道海綿系統。
文化墻
公園內的文化墻把抽象處理的文化元素以鏤空的形式展現在60米長的耐候鋼景墻上,景墻上的“珠水源”、“珠水治” 、“珠水情”三個篇章,分別講述珠江水系、珠江治理歷史以及珠江文化生活等內容。碧道空間的銅板雕刻景觀展示出相鄰琶洲會展中心的會展文化,其上雕刻以廣交會“創辦、成長、崛起、騰飛”四大發展歷程為軸,介紹了廣交會百屆會展歷史,展示廣州改革開放成果。
新時代便民服務驛站
閱江路碧道示范段以800米的服務半徑設置一處新時代便民服務驛站,可自動化控制開合的建筑空間能為市民提供圖書借閱、健康檢測、自動售賣、母嬰室、洗手間和VR體驗等15項綜合便民服務功能。
本百科內容由用戶整理上傳,當前頁面所展示的詞條介紹涉及宣傳內容屬于注冊用戶個人編輯行為,與【廣州閱江路碧道公園】的所屬企業/所有人/主體無關,網站不完全保證內容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場。內容僅為介紹詞條基本情況,想要了解更多請到官方平臺。若該內容有影響到您的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runfei999@163.com